·“优食聚乡汇”圆满召开 ·新疆行, 库车樱桃林调研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 ·浅析威海市打造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城市“管理模式”
用心服务 奉献三农
 
  农经新闻
 
设施农业已成北京现代农业主要产业形态
全面实施富硒农产品产业工程
农民需要五种“经纪人”
农业部安委会会议: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确保奥运期间安全和谐稳定
改革开放30年农民人均收入增长近31倍
改革开放30年乡镇企业反哺农业超4000亿元
中国乡镇企业博物馆在无锡开建
标准化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食品安全法草案:授权地方人大制定办法规范乡镇食品生产
袁隆平超级杂交稻亩产724公斤
2010年我国生物质能利用目标确定
中国农技协成立大豆种植技术委员会
山东:行业协会将对政府实行有偿服务
农村土地承包期有望从30年延长到70年
我国首个出口茶叶国家标准实施
食品生产加工中被发现并重点查处的三十一种造假制劣行为
农村改革历史中的九大创新
全国小麦十大主推技术
中法肉牛研究与发展中心在京落成
我国超市大力推行农产品可追溯机制
黑龙江提出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政府部门将与社会组织“分家”
中国航天育种累计已达4500种
抢钱行动;各省进京分切投资 发改委周边酒店爆满
30年农村金融改革趋向深化
经济作物喜丰收装满城乡“菜篮子”
国际能源署预测可再生能源将成第二大电力燃料
“张杂5号”亩产810公斤创世界纪录
尚福林:适时推出创业板做好四方面工作稳定市场做好融资融券推出前各项准备
2009 中国现代农业投资论坛
“ 农超对接”合作社农产品直通连锁超市
500家批发市场倡议促进产销衔接稳定市场价格
6举措推动农产品销售
化肥:30年励精图治再创辉煌
中国农业银行八举措助小企业过难关
东部地区2012年将实现小康
“城乡互动 结亲帮扶” 重庆探索扶贫新模式
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揭晓
京城农产品代表集中亮相
第二批"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名单"
八个蔬菜区域成为规划发展重点
中国主导完成马铃薯基因"蓝图" 育种时间将减半
新发地市场将部分迁至六环外
按需选最合适的短期融资方案
我国将建设1200个县级农产品质检站 已投建435个
我国将通过卫星检查违法用地情况
8000产品竞选“北京礼物”
国务院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
二00九致富项目集锦(上)
二00九致富项目集锦(下)
2010年网络舆情"三农"热点展望
正视网络舆情中的"三农"问题
“自然养猪法”推向纵深须加力
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今后十年如何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张家口400万推广“张杂谷”
国家工商总局等五部门部署开展创建文明集市活动
2010年全国土地利用计划下达农村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不得低于当地用地计划总量的5%
城市农场成创业潮流
“营养强化大米”将端上国人餐桌
新一轮“菜篮子”建设要突出可追溯性
74名农民工当选全国劳模较上届翻了三番
“沟域经济”成为北京山区发展新亮点
韩长赋提出要做好草原这篇大文章
全国测土配方施肥普及行动启动
未来40年我国将现数千“镇级市”
签约共建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
“十二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重点任务确定
辉煌“十一五” 我国退牧还草逾3000万公顷
六部委推动以水泥为主的建材下乡
西部量体裁衣编制“十二五”规划
十七届五中全会召开,研讨十二五规划
农业部:研讨十二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重大问题
“十二五”期间将大幅晋升畜禽养殖尺度化
全国林木种苗发展十年规划发布
大凉山优质农产品高调亮相北京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六大举措保三农
“十二五”末“农超对接”比例有望翻倍
“十二五”期间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
中国首批乡村规划师:看重巨大发展潜力
我国农业进入机械作业为主新阶段
全年渔业经济呈现六大亮点
铁路春运将于1月19日开始 提前10天左右正式售票
农机业建言十二五:七大建议助推行业发展
以农村社区建设推动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工作督导中心在京成立
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成立大会在京召开
扶持少数民族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座谈会召开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征集2011年为农民群众办实事项目的公开信
今年部署划定永久基本农田
十大网络新词“蒜你狠”居首
屋顶种蔬菜 四季有绿色
我国流动人口超两亿 1亿青年在外乡工作
"十二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将构建五大体系
2010全国畜牧富民功勋人物和中国畜牧业风云人物揭晓
我国有机产品认证合格率达95%以上
全国实有农民专业合作社44.6万个
全国已创建479个绿色食品原料基地
讣告
中纪委:重点解决易引发农村群体性事件问题
农业部第六批停止推广国家审定农作物品种
农业部颁发农业植物品种命名规定
国务院发布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名单
11.5亿专项资金重奖粮食生产表率
农地或将可有条件入股企业 征收补偿可望半年内出台
农业部办公厅 中国民生银行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农业部与中国民生银行合作协议》有关精神促进现代农业建设的通知
农业部关于下达2012 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工作经费的通知
农业部关于核发2012年度第五批农业部远洋渔业企业资格证书的通知
【政策解读】2017年下半年能领的补贴,最低1500元/亩!很多人都不知道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8年农业部部门预算项目任务指南的通知|农业技术试验示范与服务支持项目(农产品加工)指南
农业部:281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120个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结果公示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习近平作重要讲话
一图读懂丨2018年农业农村工作重点确定!
专访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总抓手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2017年1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修订)
农业部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高等院校和农业科研单位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意见
陈锡文:如何在振兴乡村的过程中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发改委:2020年要建成300个农产品特优区
七部委力促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叶兴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在改革创新
【关注三农】重磅!中央明确乡村振兴时间表,未来农村将发生这10件大事
2018农业怎么发展?农民地怎么种?太详细了!
农业部领导点赞:有边界,没有围墙,通过规划整合的“乡村振兴模式”
2018年轮作休耕试点翻倍,每亩补贴500到800元,休耕农民亏不亏?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农业部公告2018年第一批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信息:河南登记量居首
农业部的这场新闻发布会,抖了超多“猛料”,打包送你!
【改革】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详版(附名单及职责)
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出炉:撤销农业部,组建农业农村部
北京菜篮子工程招商啦
【两会声音 关注农业】 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效益
【政策解读】这7种宅基地不予办理登记,6类将被收回。快看看你家宅基地是啥情况?
王亚华:什么阻碍了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从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2018年工作要点看农业的几大商机
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吴宏耀:解读乡村振兴开局之年
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农业农村部要突出加强农村工作的职能和机构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余欣荣:大力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欧美的食品安全标准比中国严在哪里?
国务院扶贫办刘永富主任出席全国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工作推进大会
中央下达最高院 1号文件: 保护企业家
禾神元多效生物菌肥让“陈集山药”亩产增收600斤
美国著名专家警告:转基因食品可能使中国出现“全民癌症”的景象
 
  内部搜索
 
关键字:
范 围:
首页农经新闻  
 
二00九致富项目集锦(上)

                   
     把核桃夹子成产业
  陕西省蓝田县盛产核桃,每公斤核桃能砸出9两核桃仁,能卖到8元钱。王咀头村前不久举办了一届夹核桃比赛,村民贺青芳组的4个人在30分钟内剥出了15公斤完整的核桃仁,平均每人每分钟剥出15颗,赢得了比赛。秘密就在于他们手中的核桃夹子:把长、面宽,夹起来不伤核桃。
  2001年以前,蓝田县的核桃滞销。王咀头村村民张安在西安市场上发现核桃仁比核桃好卖得多,就做起了卖核桃仁的生意。完整的核桃仁和碎核桃仁价格相差七八元钱。有村民做出类似钳子的核桃夹子,加工出来的核桃完整度70%以上。于是村里人也跟着夹起了核桃。2003年一个大订单要买30吨核桃仁,希望5天内交货。村民马召峰打了一把夹子,一天能夹50公斤核桃。5天后,按时交货,这笔生意净赚了20万元,王咀头村平均每人赚到2000元。鲜核桃仁的价格高于干核桃仁10%左右,这给他们又增添了一条赚钱的门路。有的酒店1个月就要用几百公斤核桃仁。蓝田县不少乡村也都学着用夹子加工核桃仁。现在很多地方的核桃大量涌入蓝田,全县每年销售商品核桃仁4000多吨。

     把菠菜面做成“限量版”
  陕西省西安市小南门里有家味美价廉的马家小吃店,其“明星产品”菠菜面竟“限量销售”。马家小吃店面积不到20平方米,全部坐满可以容纳20人左右。他家所卖的面也很简单,把准备好的菠菜面往开水里微微一烫,捞上来盛入大碗,再把牛肉臊子、西红柿、土豆片等调料和着淡绿色的菠菜面一搅,香味立刻扑鼻而来;一天大概可以卖七八十来碗。这种卖法,当天没有剩余的面、菜和臊子,既不浪费,又可保障第二天的面料新鲜。
     研制收获机掘出药财路
  山西省襄汾县有个中药材收获服务队,该队收获机的发明者乔凤鸣和当地的农机大户田同兴将中药材收获机具的研制、革新与推广、作业巧妙结合,不仅终结了人工收获药材费时、费力、费钱的历史,还把收获机驶向宁夏、青海、陕西、河南、北京等地,闯出了农民致富的新路子。
  乔凤鸣曾在农机部门干了20余年,成功地研制出薯类收获机。随着农民大面积种植中药材地黄,地黄收获的难题又横在乔凤鸣面前。地黄和红薯均为地下根状作物,但因地黄入土较深,人均每天仅能收获0.1亩药材。于是,老乔在薯类收获机的基础上改制出样机,反复试验,五年后研制出第一代药材收获机———万能地黄收获机。
  田同兴是襄汾县南贾镇的农民,曾经在工厂做锻工。他曾经借款买拖拉机为村民耕地,第一年就赔了一万多元。田同兴又买了新车,购回旋耕耙、旋耕犁、大型拖拉机、小麦联合收割机等农具。1996年,他与乔凤鸣联系后购买了襄汾县第一台薯类收获机,推广机械化薯类收获技术。目前,田同兴有大型拖拉机10余台、中药材收获机8台,常年带领附近农民远赴全国各地,进行大规模跨区域的中药材收获作业。
  后来,有人请田同兴收获甘草,可由于甘草离地表更深,现有的收获机无法作业。田同兴和乔凤鸣在2009年春节后研制成功第五代收获机,除了可收获红薯、土豆、花生外,还能收获各类药材,也给他们带来了丰厚的收益。

蘑菇穿时装更赚钱
  河北省灵寿县灵寿镇有个食用菌协会,每天都收购农户的蘑菇。雷全瑞是当地的蘑菇产销大户,也是协会会长,他从农户手中收来合格的金针菇、白灵菇和杏鲍菇后,把它们搭配在一起做成礼品箱往外发;收购蘑菇的价钱每公斤是3元左右,但是一经过搭配,价格就增加一倍多,还可存放三星期。如今这种礼品卖到广州、深圳,成为春节前后的畅销产品。
  卖蘑菇,灵寿镇农民抢占市场的唯一办法是数量,20公斤一箱,只卖180元。雷全瑞2002年在广州发现了一种蘑菇礼品装,5公斤卖80元,比单卖的价格多了近一倍。于是雷全瑞在2002年春节来临之前,做了100多盒在灵寿县城卖,5公斤装卖80元,一下子就卖 光了。第二年,雷全瑞便组织了大批礼品装上市,却遇到腐烂问题。研究后,他重新搭配,去掉了鸡腿菇和平菇,只剩下金针菇、白灵菇和杏鲍菇,保鲜时间一下子从原来的5天延长到10天,虽然重量减到了4公斤,但还是卖80元一箱。没多久,南方客商提出退货,还是有腐烂现象。于是,他又把混装改为托盘独立包装,把塑料袋改为保鲜膜,保鲜期也延长到了15天左右。后来,又采用小托盘包装,蘑菇随之减少到2公斤,价格依旧卖75元一箱,保鲜期却延长到21天。产品卖到了广州、深圳、哈尔滨,销量超过5万公斤,占灵寿县蘑菇春节市场总产量的1/4。
网上经营土特产
  王小帮原名王志强,是山西省临县张家沟村的普通农民。他在“淘宝网”上经营名为“山里旺农家店”的网店,主要卖临县的土特产。他拍摄了大量当地风土人情的照片放在店铺首页上,宣传当地的无公害农产品。他的土特产交易成交了3000多笔。

十年成就养狐能手
  “虽然去年狐狸市场不是很景气,但俺还是卖出300多张狐狸皮,挣了4万元。”徐建华是山东省桓台县新城镇城北村村民,养殖狐狸已经有10个年头了。在 1999年开始养殖狐狸以前,他对这一行业一无所知。就在这一年,他在报纸上看到了狐狸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的信息,于是有了养殖狐狸的念头。
  1999年,徐建华买回了20多只母狐开始养殖。短短半年时间里,他就掌握了养狐的人工授精技术、科学饲养技术等,当年纯盈利1万多元。现在他的家庭特种养殖场由小变大,不断发展,狐狸品种由单一的蓝狐,发展到银狐、雪狐等多个品种,存栏量最多时达1000多只,年收入8万多元。
废木料加工粘板
  河南省台前县夹河乡西杨村的村前村后,一堆堆废木料堆得像小山。几年前,村民张玉良看到村里的废木料加工厂生意十分红火,就开始在周边村收购废木料,卖给村里的板条厂。在和前来收购板条的外地人攀谈中,张玉良了解到,废木料被解成板条后,卖到河北、山东等地,先粘成面积约2平方米的木板,再经过加压、覆膜等程序,制成高档装修材料,市场前景广阔。于是,张玉良抓住商机,办起了粘板厂,赚了不少钱。在西杨村的影响下,当地从事废木料加工业的村扩展到10余个,形成了采集、收购、加工、销售一条龙,带动近千名群众走上了致富路。
办厂制作蔬菜包装箱
  山东省昌邑市都昌街道伍塔村农民王洪政的10亩地地肥水足,人称“金盆底”,种姜产量高,质量也出奇地好,一种就是6年,他的腰包也鼓起来了。这时王洪政却出租了自己的“金盆底”,利用积蓄买来一套小型纸箱加工制作设备,要办工厂了。
  这是因为王洪政看到当地大姜虽然质量上乘,却因出售时的“大堆”和“大小不论”,导致好货难卖好价钱。他要办个纸箱厂,把大姜包装起来。人们见到把大姜洗净晾干,装箱出售,每公斤大姜顿时高出市价1元多钱,纷纷前来订购包装箱,于是,王洪政的产品供不应求。5年下来,王洪政挣了不少钱,仅仅他的厂房、设备、汽车等,就值200多万元。
大笤帚往家“扫”美元
  在河北乐亭县前黑村永平大笤帚加工厂的车间里,蒸汽氤氲,被蒸煮过的高粱苗子散发出略带甜味的秸秆清香。前黑村是传统的大笤帚生产专业村,以前都是一家一户地分散加工,外形质量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所以在县采购站来收购时,很多大笤帚达不到出口要求,因此整体效益一直不高。后来,村民张永平等三人分别成立了三个大笤帚加工厂,进行集中规模生产,并辐射带动了周边几个村的1200多人从事这项产业。为了防止在生产过程中的无序竞争和恶意压价等行为,2006年,该村成立了大笤帚协会,负责进料、加工、销售的“三统一”。该村的大笤帚生产还取得了自营出口权,在销售环节上取得了主动。协会通过互联网直接与韩国、意大利、美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客商联系,按样加工。
  目前,该村可生产10多类不同花色品种的大笤帚,每隔五天左右就用集装箱货运车将产品运至天津等港口外销。现在每把大笤帚的价格由过去的40美分升至 60美分,每年可创外汇260万美元。在永平大笤帚加工厂,有很多是夫妻搭档联手加工。手快的每天能加工200把大笤帚,每把挣五毛。大笤帚生产的工艺很复杂,从分拣、破苗、熏蒸、捆扎、拦线、上色、晾晒、打包,各个工序都不可缺少,这样不同年龄不同手艺的人都有用武之地,全村劳动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一把笤帚,人人可从中取利。
种高粱扎扫帚
  最近,新疆库车县比西巴格乡博斯塘村按照合同,把最后一批扫帚发给乌鲁木齐市一家日杂公司,创造了上千万元的产值。村民艾则孜·克然木一家10口人,过去只种6亩多地,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由于他9岁时就学会了扎扫把,现在不到 10分钟就能扎成一把扫帚。艾则孜·克然木已扎了十几年扫把,现在又做经纪人,家里年收入近5万元。他活儿忙时雇村民帮忙,雇来的村民每天可以扎60多把,也增加了这些村民的收入。
  博斯塘村人均土地不到1.5亩。村干部在市场调查中发现市场的扫帚需求量大,而且扫帚制作工艺简单,村民都可制作;利用田埂、路边上的空地种高粱,可以用高粱籽当粗粮,用高粱穗秆扎扫帚。在村干部的引导下,现在全村700户中有500户村民种高粱、扎扫帚。由于他们扎的扫帚质量好,结实耐用,订单接连不断,年生产扫帚超过200万把,产品销往新疆各地,户均从扎扫把中获得收入4000元以上。
同样是面收入不同
  同样是普通的面粉,同样是做面食加工生意,许多人都感叹生意难做,利润难求,而山东省潍坊市峡山区太保庄镇丈岭村的王燕却把生意做得红红火火,每年都轻轻松松收入2万元以上。
  王燕5年前开始做面食加工生意,她做成的馒头,有方的,有圆的,有卷的,有长的,有短的;她做的火烧,有硬的,有软的,有方正的,有带角的,有空心的, 有实心的,有糖馅的,有菜馅的……每天她的馒头一出锅、火烧一出炉,很快就被抢购一空,许多批发商户上门请求当起了她的代理商。
回收碎布做墩布
  河北省肃宁县东王村有搞服装加工的传统,该村和附近两个村的服装加工厂有50多家,每年光剪裁下来的碎布下脚料就达几百吨,这些碎布以往都当废品卖掉。
  2007年,东王村村民马振里与邻县几家布条加工厂签订了常年供货合同。马振里以0.8元~1元/公斤的高价回收附近各村服装加工厂里的碎布、化纤料、纯棉料等。他在村里招了几名村民,根据各厂家的需求,对收购回来的下脚料进行分拣。仅拆纱一项,就能把收来的碎布增值为1公斤6元;而把化纤布交到墩布加工作坊,价值从1公斤几分钱提升到3元左右。一年下来,马振里的走货量达到200余吨,为周边的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
干菜叶儿俏销市场
  河南省新野县湍口、蔡庄、樊楼社区的居民习惯于把采摘的芝麻叶、红薯叶、萝卜缨、花菜叶,用大锅榨成黑菜叶儿,晒干储藏起来,待到缺青菜的季节,黑色的干菜叶儿便成了农家饭桌上最好的菜肴。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干菜叶儿也走上了市民的餐桌。汉华社区7个居委会的百余名老年人把干菜叶儿推销给城里的餐馆,平均每年挣钱不下万元。汉华社区的30多个生意人,把一家一户的干菜叶儿收购过来,打包装箱,运入甘肃、武汉等大城市销售,平均每年能赚两三万元。近来,这些生意人正在酝酿成立个干菜叶儿销售公司,开展农户加工、公司回收、成批销售,拓宽市场销售渠道,把干菜叶儿这道生意做大做强。
把菜切一遍多赚三成钱
  北京市顺义区北务镇肖成云的农业观光采摘园一大早就来了一批摘菜的游客,摘的是名叫“贼不偷”的绿色西红柿。在元旦、春节和“五一”、“十一”的采摘旺季,这里1公斤的瓜菜至少卖10元;采摘园还有飞碟西葫芦、香蕉西葫芦等30多个品种,一年的销售收入有五六百万元。
  肖成云2004年投资1000多万元在仓上村建了200亩的育苗室和70个大棚的农业观光采摘园,失败了。肖成云听说学校和大中型企业的后厨用工、用水和清运垃圾很麻烦,希望买来的菜拿过来就炒。2007年底,肖成云投资100多万元订购了一套切菜设备。2008年6月,肖成云开始给北京市五六家企事业单位供应鲜切菜,同时,把农业观光采摘园游客采摘不完的特菜进行鲜切,一天能生产6000多公斤,纯收入达到1万多元,为此他多赚了三成钱。2008年9 月,肖成云在北京中关村建了一个配送中心,向销售点、居民家配送菜,共有200多种。现在70个大棚的几十种蔬菜已不能满足需要。他的纯收入今年将超过 2000万元。
野草里面算计钱
  黑龙江省绥棱县上集镇天放村农民王艳听说中国的草编在韩国、日本很受欢迎,就到附近河边割野草和柳条,试着编草编饰品;同时,她还去外贸部门去咨询。她当年就打出广告,并大量收购野草。听说野草能赚钱,村民也纷纷表示要跟王艳学习编草编饰品。当年冬天,王艳就组织乡亲们和亲戚编起了草编饰品,手把手教大家编织技术,很快就把队伍发展到620多人,大家在炕头上就能赚钱。王艳看到生意好,年年赢利,还给村里的草编饰品注册了商标,他们的草编饰品也由5个品种增加到上百种,顺利地外销到韩国、日本、新加坡。
蕉柑嫁接引来客商如潮
  虽然已过了柑橘采摘的高峰期,但福建省诏安县建设乡坪路村零星几片成熟稍晚的柑橘园内,仍是一片忙碌,货车穿梭。
  种植柑橘,本来并非坪路村的传统。1989年,村民们注意到隔壁的广东省饶平县新圩镇蕉柑种植区销路、收益都不错,开始引进蕉柑试种。3年后,首批蕉柑收获。市场比想象的要好,潮汕客商几乎都是主动上门收购,村民不出家门就获得了可观的收入。尽管销路较好,坪路村却并非抱住蕉柑不放。2003年,坪路村从汕头市潮安县金石镇引进了两个柑橘新品种,在蕉柑上嫁接改良。这一改变,着实让村民们欣喜,新品柑橘的价格平均高出蕉柑40%以上。截至目前,全村一半蕉柑已经完成嫁接改良。以平均每公斤2元计算,全村柑橘销售收入超过350万元。人均纯收入近3000元。
土豆也能棚里种
  近日,笔者在内蒙古武川县走访了几个村,一排排大棚很是抢眼,有的农家房前屋后也散落着一个个大棚。武川县位于内蒙古大青山北麓,这里的农作物以土豆为主,因为大都是旱坡地,产量不高。然而就一年多的时间,大棚种植已使武川农民的种植习惯悄然发生了改变。
  这里的大棚比标准大棚要小,当地叫中棚。笔者见到了第一个种中棚的农民曹金宝,他去年4月种了两个棚,1亩地,种的都是土豆,因为比大田土豆早上市约两个月,奥运会开幕前,他种的中棚土豆亩产已在5000斤左右,大部分进入了奥运会的厨房。土豆运走后,他接茬种的白萝卜又泛出了青苗。去年,他两棚地纯收入3600元,种1亩中棚的收入顶大田近20亩。老曹是村支书,在他的带动下,他所在的哈乐镇二号村半数以上农户都种上了中棚。目前,武川土豆种植总面积约70多万亩,近几年内,该县将继续加大推广力度,使中棚种植达到5万亩。
将石头变成财富
  在山东潍坊市峡山区太保庄街道甘棠村有一个有名的“石子老板”,名叫王博。5年前,他怀着增收致富的渴望,到海阳县一家石料加工厂打工。真是神了,这些普普通通的石头,经机器粉碎加工成石子,就成了供不应求的抢手货。
  王博一干就是两年,把石料加工这一套的生产、经营、管理,从头到尾弄了个明白透彻。两年后,王博贷款4万元,买了2台石料粉碎机,在自己老家开了石料加工厂,很快生产出了第一批石子产品。开始,光生产瓜子石,生意不错。马上又开发了核桃石、指头蛋石等4个新品种,生意更火了。三年下来,王博的石子加工厂拥有加工机械4台,日产石子数十吨,王博成为当地有名的成功人士。
剪下谷穗网上卖
  河北省阳原县马圈乡农民张清芳通过互联网发展谷穗出口业务,年出口谷穗达到3万多公斤,年增收5万多元。
  张清芳在几年前开始搞农产品购销。她想,自己的生意必须在特色上闯出一条路。于是她开始努力学习电脑和网络知识,并掌握了网络营销技巧。在网上,张清芳看到东南亚一些国家饲养宠物鸟需要纯绿色谷穗时,想到了自己家乡里普遍种植的谷子。于是,她带上样品到上海、广东等有关外贸出口公司,宣传河北谷穗的特点、优点。几经周折,她终于签下了两张订单。去年,经过她出口到东南亚的谷穗达到3万多公斤。
一条泥鳅胜过一头牛
  “今年,在县科技局的支持下,突破了泥鳅人工繁殖关键技术,1条母泥鳅年纯收入达到800元左右,胜过养1头母牛。”日前,四川省宜宾县王场乡渔业养殖协会会长肖昌友告诉笔者,1条优质母泥鳅一年能繁殖4次,1次产卵和孵化泥鳅苗1万尾,市场价每万尾200元,卖泥鳅苗收入800元,减去1条母泥鳅养殖费用10元,每条泥鳅纯收入790元。据畜牧相关专业人员介绍,而规模化养殖母牛繁育小牛,平均养殖1头牛,除去人工、饲料等养殖费用,每年纯收入也不超过700元。
大骨头“煮”出幸福生活
  每天清晨4点,随着手机定时闹钟的音乐,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道口铺办事处道口铺村农民郭兆强开始起床、洗漱;10分钟后,他发动摩托三轮车,到各屠宰点收购猪骨头。6点左右,郭兆强将收购来的骨头卸车、冲洗、剁块;7点半,他将分解好的骨头入锅下料烹煮;9点半,热腾腾的骨头出锅,然后剔肉、撇油、晾骨;12点左右,和熟肉销售店、骨粉加工厂、饲料加工厂完成交易。一块骨头经过不到8个小时的加工,剔骨肉、猪油、骨头变出了三份钱,月收入3000多元,靠自己的双手走出了条致富路。
  去年10月份,郭兆强从深圳打工返乡后,发现骨头是个生财的门道。他从网络上参考美味骨头的炖制方法,逐步摸索出一套独到的炖制方法。去年11月18日,郭兆强的煮骨头生意正式开张了。郭兆强对肉骨头的烹制十分讲究,全部操作过程亲自上灶,一点也不马虎。郭兆强把煮熟的骨头肉拆下来,以每斤8元出售,供不应求。剩下的骨头呢?一家骨胶厂与他签订了长期购销合同,大量收购。
捡回的竹壳出口创汇
  日前,重庆市梁平县竹山镇安丰村林农徐启维把从竹林间捡来的15公斤竹壳,卖给收购商,收入现金20多元。他高兴地告诉笔者:“今年他捡了25天竹壳,已经卖了400多元。”据了解,梁平竹壳经加工后,出口到了日本、韩国等东南亚国家,以前一文不值的竹壳成为了梁平林农的“致富壳”。
  近年来,日本、韩国等东南亚国家流行用环保、生态的竹壳做食品包装和餐具加工,并且需求量较大。梁平竹山、七星等乡镇农民到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区务工,当地精明的商人捕捉到梁平有大量竹壳“长在深山人未识”的信息后,便相约来梁平采购这一“宝贝”,并很快在市场上走俏。梁平县竹山镇镇长黄运勇告诉笔者,竹山镇每年产竹壳130余吨,实现销售收入150万元左右,当地林农人均增收160元。
生物技术消化大棚垃圾
  蔬菜大棚在促民增收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蔬菜垃圾,如何处理这些垃圾成为不少地方面临的难题。如今随着一项生物技术的应用,这个问题将会在山东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得到解决。
  皇城镇现有蔬菜大棚5万多个,一个大棚按每年产生5吨蔬菜垃圾计算,5万多个蔬菜大棚将产生至少25万吨的蔬菜垃圾。“堆放在一起就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大山。但是缺乏处理技术,只能抱在路边,等着它们自己腐烂,环境卫生、交通等都受到影响。”皇城镇副镇长徐永刚这样告诉笔者。如何处理呢?皇城镇从秸秆禁烧中得到了启发。他们投资24万元,在全镇范围内设立了57处蔬菜垃圾处理池,菜农将蔬菜垃圾放入其中,由工作人员洒上腐熟剂,几天后这些蔬菜垃圾就腐烂掉,成为有机肥料,这样就彻底解决了堆积如山的蔬菜垃圾,种出来的菜口感好,实现每个大棚增收近千元。
龙柳枯枝有人爱
  江苏省沭阳人周红亮到上海搞装潢,一次,他发现客厅里有一些装饰用的树枝,以为是野生灌木龙柳,走近一看,原来是塑料的,一枝要卖3美元。
  野生的龙柳叶子造型也很有艺术感。周红亮把自己老家房前屋后种植的龙柳晒干后拿到上海卖。一些专门搞花卉批发的客商看中了周红亮的树枝,以每枝1.5元的价格批发进货;一些插花店还与他签订了长期进货合同。如今,周红亮的沭阳县天然干花工艺厂已发展成年销售额2000多万元的企业。
农村需要秸秆经纪人
  目前,麦收在即,要想遏止焚烧秸秆这一不良现象,把巨大的废弃资源(秸秆)变成有用的生产资料造福人民,急需秸秆经纪人。秸秆经纪人利用他们的经济实力、良好信誉和秸秆收购销售网络,对田间丢弃的麦秸、农民愿意出售的秸秆进行打捆贮存,销往造纸厂、制板厂和养殖大户,实现秸秆的转化增值。这样既可解决秸秆禁烧难题,又能充分利用秸秆资源帮助农民增加收入。
头发收购取代皮毛加工
  安徽省临泉县庙岔镇里的集市上经常有人来剪头发,但在这里剪头发一般不用花钱,而且还能挣钱。人口不到6万的庙岔镇交通便利,做头发生意的人竟有1万多,每年的交易额达3.5亿元。这里曾是有名的皮都,但2000年受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加工厂纷纷倒闭,头发渐渐取代了皮毛。韩学礼每天在集市上收购头发,一年能收购100多吨头发,利润达 50多万元。现在,该镇头发收购商已有200多个,成了全国最大的头发集散地之一,一年交易额达3.5亿元。
稻田养鸭稻草打苫
  山东省济宁市市中区唐口镇路口村种粮大户李德民告诉乡亲们,他家的5亩水稻未收获前,稻田里就先有了不菲的养鸭收入———他今年在稻田里养了1000多只鸭子,能获得2万多元的收入,稻谷也被镇里的大米加工厂以每公斤1.7元预购了,收入了1万多元。他计划到冬天把稻草打成草苫子,卖给大棚蔬菜种植户,又能收入3000多元。一季下来,这片地能给他带来3万多元的收入。这个区现有草苫加工户360余户、从业人员4000多人,每天能加工草苫9000余床。稻糠也被用来喂养畜禽。目前,全区3000只(头)以上的养殖户达到470多家,养殖专业村有29个。用稻糠作饲料,每年能出栏蛋鸡、肉食鸡15万余只,产鲜蛋8万余公斤,农民的收入超过100余万元。
“鸵鸟王”的物尽其用
  近年来,河北临漳县积极引导农民改变种养模式,大力发展生态循环立体种养。在该县前屯村西南的一个场院里,200余只鸵鸟悠然自得。村民秦树海在鸵鸟养殖场的东北角有个30立方米的沼气池,够场里10几个人烧水做饭,一年节省近万元!该养殖场现有200多只鸵鸟,日均产鸟粪1立方米,既是小麦、玉米、果树等农作物的有机肥料,还是很好的沼气发酵原料。杨树能在盛夏为鸵鸟遮阳消暑,而鸵鸟的粪便还能改良土壤,促树快长。场院内栽种3年多的1000多棵杨树胸径大都有20多厘米,5至6年就成材了,而普通沙荒地上要10至12年。在场区甬道边上生长着鲁梅克斯优质牧草,种植一次可连续利用10至15年,是鸵鸟的美味。场院西南角一个100立方米的秸秆青贮池。除牧草外,玉米、红薯、花生、油菜等农作物秸秆都是草粉原料,农忙时到田间基本上是白捡。
绿茵场有俺缝的足球
  往年开春之后,山东省桓台县果里镇东沙河村村民在忙完地里的活计后,就靠打扑克、聊家常打发闲暇时光。今年则不同了,村里的妇女、老人在家缝足球。
  原来,今年春节过后,村里与天津某足球加工公司签订了加工合同,村里将长期为其缝制足球。凡是缝制足球的村民,村里都会为他们每人发放一张图纸、一个足球片夹板,还有32块足球片。每个人要按照图纸将32块足球片全部缝制完毕,最终完成一个足球外壳。快的一天能缝四五个,缝一个平均能赚11块钱。2月 13日,当第一批足球材料运到村委大院时,10余名村民率先报名把货拉到家中。村委会主任周良善说,他准备联系更多的“营生”,让村民“坐家就业”。
刘汉侠风筝销欧美
  “我正在做的这批风筝是要出口日本的,一共6万个。在我们村,现在有30多家这样的制作点。”3月30日,在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第什里村,刘汉侠大妈高兴地说。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当地全民创业热潮带动下,刘汉侠夫妇开始做风筝。由于加工质量好,产品样式多,很快就打开了销路。为扩大生产规模,他们带动起周边村民从事风筝加工,逐渐形成了集制架、裱糊、组装、绘制等工艺流程于一体的生产线。如今,第什里成为远近闻名的风筝生产、加工、销售特色产业专业村。据统计,该村现有加工点30余家,从业人员700余人,年收入280万余元。风筝制作还覆盖到周边两个乡镇,十多个村街,带动农户500余家,年产量达350 万个以上,销售额达1500万余元。这里生产的风筝种类有硬翅类、软翅类、串类、扳子类等10多个类别200多个品种,具有做工精细、色彩艳丽、起飞性好等优点,占有北京市场三分之一的份额,同时还远销美国、法国、日本等国家。
年产牡丹画8万幅
  河南孟津县平乐镇平乐村的农民画家郭泰森正忙着创作高水平的牡丹画,力争卖个好价钱。该村像郭泰森这样的农民画家有100多人,他们年创作各种牡丹画作品8万多幅,销售收入可达500多万元。
  该村的“农民牡丹画”兴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起初以郭泰安为代表的几位农民牡丹画爱好者把画拿到市场上出售,结果收入不错。于是,有绘画基础的20 多名农民脱颖而出。牡丹画大部分销往各地旅游精品商店,有的还被外国游客收藏。近年,孟津县扶植建立起100多个农民牡丹画创作室,初步打造成了集牡丹画院、牡丹画创作室、牡丹画代销点、销售作画材料专业门店等为一体的农民画产业一条街,形成了农民牡丹画创作、装裱、包装、销售等一条龙的文化产业基地,涌现出绘画爱好者300多人,其中专业绘画人员100多人,被国家、省、市、县画家协会吸收为会员的20多名。
布塑闯出大市场
  山东省博兴县湖滨镇鲁刘村农民刘清华做布艺产品成了她致富的看家本领。
  刘清华的父亲是个心灵手巧的民间艺人,过去村里演古装戏的行头都是他做,而最让刘清华喜爱的是父亲做的那些剪纸、布艺,后来她还拜了韩美林先生为师。此后,她带领乡亲们建立起了“东寅布塑工艺大作坊”,还注册了“东寅牌”商标,产品有动物、人物、景象、传说故事等十大类60多个品种,远销省市外,还出口日本、韩国、美国、法国等国家和地区。这个村现在成了当地远近闻名的“布塑工艺村”,年产值达300多万元,人均增收2000元。刘清华的作品曾获山东省农民书画美术研究会布塑作品一等奖、首届中国民间艺术高层论坛金奖。
用废布头做手袋
  今年春节前,河北省柏乡县农民李运娟把自己家里废弃的布头做成手提袋和书包,每个卖价5元左右,没想到成了抢手货;现在她经常收购服装厂的布头,除了做手提袋和小孩书包外,还做小孩的玩具;五颜六色的布头做成的小玩具,很受顾客喜爱。就这样,忙里偷闲,她一个月也有六七百元的收入。
手套加工进村庄
  山东嘉祥县棉花种植面积广,并形成了防寒、滑雪、打猎、射击等四大系列上百种手套产品的加工与生产能力,年产手套400多万打。滑雪手套生产规模占全国的20%以上,成为中国江北最大的滑雪手套生产基地。该县提出实施“手套进村工程”后,仲山乡成立工作班子,帮助业主协调贷款、办理证件、联络订单。全乡已发展手套加工点11处,拥有机械设备268台,帮助340余人解决了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