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食聚乡汇”圆满召开 ·新疆行, 库车樱桃林调研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 ·浅析威海市打造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城市“管理模式”
用心服务 奉献三农
 
  中心动态
 
单位动态
公告栏
通知
滚动公告
老科协之窗
项目申报
技术推广
 
  内部搜索
 
关键字:
范 围:
首页中心动态 老科协之窗
 
老科技工作者之家:破解创新与生存难题

老科技工作者之家:破解创新与生存难题
《今日科苑》杂志记者 文/李国庆  郭育松
 
    这两年来,全国各级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组织相继完成选举换届,可谓几家欢乐几家愁,有些顺利交接,思路清晰,规划延续;有些则青黄不接,举步艰难。中国的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诞生22年来,生存环境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占全国在职科技人员20%的800多万老科技工作者,简单一句“希望继续发挥作用”显然不能道尽其蕴含的巨大智力能量。在我国退休的老科技工作者中,只有很少一部分被返聘安置或自谋出路,大多处于分散状态。如何凝聚力量,使其老有所为,已成为我们在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中急需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创新是发展源泉
    “加大发展力度,要大胆地试,大胆地创,要出经验,要做示范。”这是国家民政部对社会组织“改革创新观察点”提出的要求。
    在改革转型期的大环境变迁之下,科技服务早已过了发传单、印条幅、单向沟通的时代,老科协更没有没由理由错过改革创新的时机。正是基于对此形势的清晰认识,很多分会和地方协会已经开始了自觉创新的行动。
    辽宁省老科协自办了不少实体,例如所办国巍大酒店已经成为全省各级老科协的活动中心。据此建立的辽宁省老科协国巍保健服务中心,覆盖全国39个县(市、区)和大型企事业的老科协的保健服务站已经成立。
    沈阳市东陵区老科协组织老科技工作者建立了农、林、牧和花卉等15个科技服务基点,其中有5个已发展成产业协会,形成基点+公司十农户的产业链。奶牛协会已拥有奶牛场、托牛场、收奶站、乳品厂等实体综合乳品企业,为周边四个乡镇的饲养户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去年产值已超过5000万元。
    为帮助解决贫困地区群众看病难的问题,江苏淮安市老科协每年都组织为困难户和五保老人送医、送药、送科普资料。2007年市老科协就组织全市医学各学科退休专家60人次,先后赴淮阴革命老区刘老庄乡、洪泽县黄集镇、清浦区化工新村和运河广场等地,为近千名群众义诊,免费发送8000余元药品,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和称赞。
    黑龙江省鸡西市老科协则针对鸡西地区破产企业、重组企业较多,企业老科技人员职称晋升工作无人管的情况,深入落实“中央9号文件”,通过培训和规范指导,使得老科技人员晋升技术职称工作正常化,从而调动了老科技人员的潜在积极性,充分发挥了老科技人员作用。
    中国老科协农业分会的自我变革则步伐更快。他们从2005年开始将农业分会分成水产、畜牧等七个专业委员会,并在农业部下属研究所建立科技服务中心,成员吸收锁定研究所的退休专家,这样就不断会有新成员补充到组织内来,有效承接了大量科研服务事务。近年来,在农业分会长江水产研究所科技服务中心科学规划下,湖北荆州的渔业特别是小龙虾养殖收入连年翻番,已成为荆州农业的特色项目。
    要把握三农经济发展脉搏,必须要引进新的市场观念。老科协农业分会秘书长李振雄深谙此道。近年来,他在分会理事成员中吸引了一些农业企业负责人,以便通过他们的参与,推动农业分会的科学技术服务更好适应时代需求。
    去年以来,老科协农业分会选择了一批有实力、信用等级较高、有发展前景的企业作为“中国老科协农业分会科技服务示范基地”。李振雄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真正看中的是企业背后连接的广大农户,我们依然坚持技术服务为本,奉献为本的理念。去年,深圳罗湖区一家企业请我们帮助做项目规划,但当我们组织专家准备开始实地调研时,企业又突然提出希望我们能找关系。尽管对方拿出十万块钱,但我们还是没接。”
    从科技服务中心到示范基地,农业分会的服务试点正在向畜牧、种植业、农村环保等方向广泛推进。李振雄最近正在思考如何透过农村合作社的网络延伸老科协的工作,这样,农业分会的工作内容会更加具体,透过口碑效应,老科协的服务也会更加深入人心,老科协经费不足问题将迎刃而解,将极大拓展老科协组织的发展后劲。
 
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
    近几年来,老科协系统对创新的渴求还源自周边强大的竞争压力。
    中国社会日益深化的改革进程,催生和培育了新的社会组织形态。据统计,近年来,我国社会组织的发展和扩大呈直线上升势头,截至2009年底,全国共有社会组织43.1万个,比上年增长4.1%。据介绍,这些社会组织业务范围涉及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劳动、民政、体育、环境保护、法律服务、社会中介服务、工伤服务、农村专业经济等社会生活各个领域。2009年,这些社会组织吸纳社会各类人员就业544.7万人,比上年增长14.5%;形成固定资产1030.0亿元,比上年增长27.9%。目前,仍以每年10% —15%的速度在发展”。快速的社会变革,使得社会空间得到了极大的拓展;政府职能的转变——“小政府,大社会”的社会管理理念,使得更多的社会功能需要更多的社会组织承接并发挥作用。
    实际上,在这样的“结社”热潮中,老科技工作者们未必非得挤进老科协这扇门,老科协已然面临着生存的压力。
    现在,各行业协会、各科研院所有自己的“专家院士团”;很多科技工作者退休后也已经开始二次创业,自己组织科技服务团队并进行了行之有效的市场化运作;引领经济走向的高新科技企业更是不断强化人才意识、服务意识,快速打造着服务产业链,这还不包括来势汹汹的外资势力。老科协的公益牌固然吸引人,但技术服务水准和服务态度依然是基层抉择的核心指标。
    当前,很多地方正在大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逐步将微观层面的生产技术服务职能转移给社会组织,并且会推 广政府购买服务,对于人民群众需求大的公共服务,包括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社区服务等,以及政府行政管理中的一些事务性工作,包括政策论证、社会调查、听证、评估等,由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逐步建立健全的对非盈利组织自身税收减免制度,以及改革双重体制,降低准入门槛,也将更加有助于公共服务社团的生长。
    如此态势下,庞大的组织网络体系也许是老科协最有力的竞争利器,必须要转变观念,进一步明确社会定位,拓展工作内涵。如果丧失了竞争意识,老科协组织必然会逐步走向衰败。
 
“公共性”的“真空”
    中国老科协农业分会秘书长李振雄直陈:“很多分会没有充分与本行业部门紧密结合,力量薄弱。”农业分会刚刚争取到了农业部老干部局归口管理,尽管这偏离了社会组织的民间属性,但在当下,多少会对农业分会的会员起到了稳定军心的作用。毕竟长期缺失上一级组织的工作指导,也会感到英雄无用武之地。
    作为全国老科技工作者的最高社团组织,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前身为“中国退(离)休科技工作者团体联合会”,职责就是为各级老科协组织提供业务指导,理应成为老科技工作者的“心灵家园”,但如今,如何向基层下沉,强化服务意识,创新工作思路已成为其难已绕行的蜀道。
体制之外,还有关隘峡谷。
    经费紧张。各级老科协组织没有固定经费支撑,要自己找饭吃。有时组织老专家们出外调研,连正常差旅开支都很紧张。
    队伍老化。目前各级老科协中70岁以上的老科技工作者不在少数,但他们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再加上很多老科协组织没有更多的经费为老科技工作者上保险,所以开展很多工作是力不从心。很多老科技工作者,退休后赋闲时间较长,与社会脱节,行业信息和国家政策都掌握不够,无法适应时代需求。我国目前老年人才开发市场还不够发达,没有专门机构推动老科技人才的合理流动和配置,导致老科协组织补充新生力量乏力。
    人才结构不合理。很多老科协会员退休前多从事行政事务,而真正的技术专家成员缺乏,所以很多老科协日常工作中,调研多,技术指导少;建言多,解决方案少。科技力量无从体现。
    信息不灵。由于缺少信息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互联网应用能力欠佳,老科协常找不到服务信息;另一方面,企业又苦于没有社会公益组织的有力技术支撑,服务与被服务无法完美对接。
    但很多企业的要求,在李振雄看来很难满足:“很多企业只想通过老科协向政府要立项、要资金,但我们奉献的核心是科学技术的服务。”
    在老科技工作者退休之后,也就从“单位人”也变成了“社会人”,由于科学技术服务的公益性质,他们必然要找到一个独立于国家、单位、市场以外的社会支持体系作为依靠。而老科协这种社会群体组织建构起的“公共性”,能够让他们发出面对生活共同抉择的呼声,可以使其在面对社会急剧转型的“速度”时不致失掉方向感和生存的力量。
    在当下的中国社会,单位制的痕迹依然很浓,绝大多数公益事业基本上还是政府部分工作的延伸。即使是在改革开放后大量涌现的各种社会团体、行业协会等大多也是挂靠某政府部门和主管单位,具有半官半民性质。据清华大学NGO研究所的一项调查表明:中国民间非营利组织中有46%是由业务主管部门提供办公场所。政府提供的项目经费占15%,会费收入占21.18%,营业性收入占6.0%,社会组织收入严重依赖政府的财政拨款和补贴。可见, 短时间内“官”的作用还是不可忽视的。但在老科协这方面,民间组织替代了“官”的作用,以致于出现了“官退”而“民未进”的困局,导致了“公共性”的“真空”。所以,中国老科协必须真正担当起领导责任,为基层组织打造好事业发展的基础。
    老科协组织要真正走向社会化运作的过程,必会要经历阵痛。引入市场机制的运作模式,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已成大势所趋,也许这与传统的思路格格不入,但只有不断地自我批判和自我完善,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才会充满活力,真正实现老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和自我价值,并真正成为老科技工作者的心灵家园。
    居安思危,才是重生之道。
来源:      时间:2010/10/25 17:1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