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食聚乡汇”圆满召开 ·新疆行, 库车樱桃林调研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 ·浅析威海市打造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城市“管理模式”
用心服务 奉献三农
 
  中心文苑
 
核心文章
 
  内部搜索
 
关键字:
范 围:
首页中心文苑核心文章  
 
三个民俗节庆的变迁

三个民俗节庆的变迁

2009年第八届中国(海口)冼夫人文化节
??? 中华民族众多传统民俗节庆传承至今,或多或少吸收了时代的元素,进行了变革。本文列举了三个民俗节庆随时代变迁的样本,都是在政府的主导下,吸收了一些新鲜的元素,但结果各异,或收效甚好,或遭人质疑……看看它们在是怎样变化发展的,也许能引起一些关于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思考。
??? 琼山换花节:传承还是异化
??? “换花节”是海南琼山(府城地区)传统的民俗活动之一,原为“换香节”。 “换香节”由来已久,据说最早可追溯至唐代贞观年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据《宣统琼山县志》对元宵节燃香的记载:“元宵满城妇女尽到总镇衙门前折取榕叶,谓之偷青。或燃香城门祝之,以祈有子。孩儿则摩总镇衙门两旁石狮以祈平安。好事者悬灯谜于门前,游人聚观,测中者酬以笔墨烟草。”每到元宵夜,百姓上街走“八排”,意为出门逛街,求来年平安,手拿点燃的香火,寻找家里男丁多的人换香,并互送“发丁发财”祝福语。传统的换香节,意在香火不绝,祝福不绝。
??? 1984年,琼山县政府认为换香有封建迷信的嫌疑,且容易引起火灾,于是就改换香为换花。近年来地方政府对换花节的投入颇多,专门为换花节编换花舞,写《换花歌》,组织了琼剧表演等丰富多彩的节目,举办花王比赛,“花为媒、情相牵”活动等等。然而,政府的好意与民间的民意似乎未能达成一致,认为换花节气氛越来越淡,已经变味的声音不绝于耳。如今的“换花节”,参加购花换花的市民寥寥,让许多慕名而来的外地游客也深感失望。
??? 海口市社科联专职副主席、副研究员蒙乐生曾说,换香是民俗性很强的文化传统,意为香火不断,生命延续,传承万世,意味深长。他认为香并不是封建的产品,换香是传统使然,是一种群众参与性极强的民俗活动。换香节变换花节,使传统民俗性缺失了,这就影响到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 “现在的换花节,内容不够丰富,形式比较单一。”省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王毅武博士指出,换花节本来是海口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但近几年来已经逐步落入“俗套”——既缺乏民俗特色展示,又鲜见丰富的文化活动,群众的参与热情逐渐下降。
???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朱志松则认为,换香变换花,文化传统的表达方式没有变,是文化进步的体现,仍是其民俗性、民族性、群众性及历史的延续性。他认为在保留原有传统的基础上,对活动要不断地推陈出新,活动内容应更多些、更好些。
??? 而在09年的海口“两会”上,海口市政协委员罗家善还提出了《关于恢复历史民俗文化活动“府城元宵换香”的建议》,希望以原来“换香”的方式延续海口优秀的民俗传统。看来,对换花节持有疑义的现象依然存在。
??? 海南冼夫人文化节:名字的壳 民俗的核
??? 海南冼夫人文化节以前称为军坡节。以往每年农历二月初六至十二(当年冼夫人出兵平乱的日子),海口市新坡一带农村就会举行“闹军坡”活动,模仿冼夫人当年的出军仪式以为纪念,这成为在海南相传1300多年的乡情民俗。“闹军坡”早在清史就有记载:“数百里内祈祷者络绎不绝,每逢诞节,四方来集,坡墟几无隙地。”闹军坡期间,还演出琼剧和举行盛大的庙会,当然也有很多人到冼夫人庙敬拜,求福保平安。祭拜活动也日渐丰富多彩,装军、琼剧展演等在海南特定的生活环境和文化环境下,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民俗风景。
2002年,冼夫人逝世1400周年之际,海南省旅游局帮助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将“闹军坡”策划和改造为冼夫人文化节,剔除活动中的迷信色彩,发掘出其中更多的文化内涵。将原本民间自发的、历史悠久的“闹军坡”活动,办成了一项政府指导、目的明确、富有文化意蕴的旅游节庆活动,并从第五届开始改由海口市政府主办,内容更加丰富,有公祭、民间“装军巡游”(即模仿当年冼夫人率部出征的“装军”仪式)、乡镇舞狮队、琼剧演出,纪念冼夫人书法比赛、公仔戏会演、舞虎队表演、八音表演、盅盘舞会演等30多项活动,具有相当浓厚的黎族地方特色,民俗味十足,渐渐成为了海南的一道民俗盛宴。
??? 就冼夫人文化内涵的发掘,海口文化学者蒙乐生提出,发掘冼夫人文化内涵,要尊重历史事实,弘扬她“维护统一、爱国爱民”的精神,同时挖掘一些民俗活动,应把一些文化资源予以整合利用,如新坡为冼夫人装军,荣山村为冼夫人登陆海南的第一站。据了解,海口正在规划新坡大开发,将继续扩大冼夫人纪念馆面积,建设中心广场及后花园,形成冼夫人公园;开发周围相关景点八仙泉、美面溪及冯宝将军庙、烽火台、梁沙进士世家、汉代古城址等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使之形成完整的冼夫人遗址景观。
??? 平度财神节:跳出来是另一番天地
??? 农历七月二十二日,是平度民间传统的财神节,相传源于唐朝初年。过去,每到农历七月二十二日,平度市北部的大泽山周围的农民就放鞭炮、扎台唱大戏庆贺财神节,杀猪宰羊祭拜财神,祈求一年的发财和丰收。然而1986年的财神节,大泽山果农是在喜忧交加中度过的,喜的是硕果压枝,愁的是无路销售。次年,以提高大泽山葡萄知名度为主旨的财神节开幕了,节日的正式名字是"大泽山葡萄节"。
??? 1991年,平度市政府决定在全市举办节庆活动,遂将“大泽山葡萄节”更名为“平度葡萄节”, 并根据旅游形式发展的需要,将时间调整为每年公历9月1日举行开幕式。自1995年起,为提高大泽山葡萄更高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有识之士来开发投资和旅游观光、洽谈经贸,节庆主会场重设大泽山镇,定名为“大泽山葡萄节”,时间为一个月,横跨不同品种葡萄的盛果期,方便游客品尝到各种葡萄的美味。
??? 之后,大泽山在办节方向上又让文化和旅游真正充当主角,从卖葡萄到开始卖“文化”,当大泽山深厚的文化资源与葡萄资源被整合在一起的时候,经济活动中的文化内涵大大超出了所依赖的物质载体,甜葡萄变成了“金”葡萄,葡萄节也变成了葡萄文化节。
??? 大泽山镇政府与当地实际相结合,用富有现代特色的方法展现地方特色,已经从原有的节庆文化外衣中剥离,充分立足地方特色,搞活了经济。当年放鞭唱戏祈求发财,如今“葡萄节就是我们的财神节”,当地果农如是说。
?
??? 显然,一些民俗节庆已经逐步演变并催生出新的内容,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了新改变。在不断的演化中,一些民俗节庆活动被加以市场化运作和包装,通过市场行为走向了公众的视野。一些人士认为,民俗节庆的商业化,使得特定节庆变成了公众娱乐,许多民俗文化的内涵和实质在商业化过程中式微,不利于文化传承,认为在市场化运作中应该更多地保留民俗文化的原始风情。
??? 对此,云师大文学院地方文化研究所所长、副教授苏雄娟表示:“不是说原生态的就一定是好的。首要的问题是要清楚最值得保留和传承的文化是什么……发掘传统文化可贵的一面……人们明白了文化的本源,再到商业浪潮中去,知道好在哪里,就不会迷失了自己,丢失了民族文化。有了精神依托,任何一个民族文化都可以用来包装;没有这种依托,民俗文化也只能空浮在表面,也没有开发潜力。”
      时间:2011/6/9 15:12:10